close
苦花魚之介紹
俗名:台灣鏟頷魚、高山鯝魚、苦花、苦偎、齊頭偎
鯝魚(俗稱苦花),這個在台灣山地溪流頗負盛名的淡水魚類,在平地就鮮有人知了。由於肉質鮮嫩,產量有限,已被饕客視為「山珍海味」,內陸餐館也把它當做招牌招攬顧客。另一方面,鯝魚具有強勁的拉力,因此,溪釣者更是趨之若鶩。近年來,台灣河川普遍受到嚴重污染,加之山產海鮮店林立,溪釣者大量湧入,以及毒魚、電魚猖獗,鯝魚因此受到濫捕而使得天然產量日益枯竭,無法供應市場需求,而導致價格上揚。

體長:通常一年生魚體約10~12公分,其後越長越慢,五年魚可生長至三十公分左右,而根據文獻記載,苦花最大可達六十公分

特色:
苦花魚體為銀白色,背部為蒼黑色,魚鱗為軟性膠質,再加上流線的體型和有力的尾鰭,在險惡的地形與激流裡活躍自如,使得他有激流的勇者的封號。在激流中覓食或上游時為了免於受到傷害,因此,魚體上的保護黏液是其它魚種的兩倍以上。在石頭上啃食矽藻時,身體會側身翻轉,在水中呈現閃爍的亮光,亦有水中的螢火蟲之稱。原住民視為珍品,只有長老可食用,又故名為長老魚。
生態習性:
為初級性淡水魚(生活史中全在淡水水域棲息的魚種)。分佈於全省各山地無污染之溪流,多棲於海拔三百至一千餘公尺的水域,喜棲息於水流湍急及水溫環境在10 -22℃之區域,亦經常躲藏在石頭間隙中,主要以矽藻、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,亦食水生昆蟲和有機碎屑

食用特色:
苦花魚在料理時皆無須有任何的宰殺動作,整尾皆可食用,其鱗片為軟性膠質,在遇熱80度時就會溶化,而內臟也不必去除,因為內臟是個珍品。苦花魚的口味有數十種料理,但最為原味與美味者,只有一種,那就是鹽烤,在350度的烤爐裡,苦花魚的鱗片與油脂將魚肉的甜度封住,更把苦花魚的獨特味道給帶了出來。在食用時,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,鱗片竟是看得到而吃不到,肉質與肉感又富有彈性,在口中即散發苦花魚的獨特香味,而其內臟更是鮮美,微苦中帶些甘甜,會讓人有種想不到的新鮮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5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